王飛橋:玩轉“洋機器”的大工匠
2016年12月10日 15:09機床商務網點擊:4610作者:閻冬 楊濤
【中國機床商務網 行業(yè)精英】沒有的技術工人,先進的設備只能是“兵馬俑”,雖“價值連城”,但只能看不能用。 王飛橋:玩轉“洋機器”的大工匠
11月3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于西安市的兵器北方特能集團西安慶華公司沖壓件廠。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產井然有序,在一臺沖床前,全國勞模王飛橋正目不轉睛盯著沖壓出來的產品……
讓外籍專家豎起大拇指
王飛橋說:“父母都是老軍工,受他們熏陶,我從小就立志當一名技術工人。”
1986年參加工作時,單位安排他操作進口設備。面對“洋機器”別說是上手,就連簡單的設備說明書都看不懂。為了掌握操作方法,他找到廠里新分來的大學生,將英文說明書翻譯成漢語。那段時間,他天天守在設備旁,邊學邊干邊摸索,就連吃飯、睡覺手里拿的都是說明書,終弄懂了操作規(guī)范。
上世紀,公司進口了一批精密設備,由于缺少專門的技術人員,洋設備一時成了“兵馬俑”。2001年,企業(yè)把幾經閑置、價值500多萬元的進口設備——312多工位傳遞式沖床“復活”的任務交給了他。查閱大量資料、研究內部構造、創(chuàng)新工裝設計、制作輔助工具,經反復論證、精心調試,他終于“復活”了洋設備,并使工裝模具全部實現國產化和系列化,而且將6種產品的生產能力擴展到60余種。此舉盤活了閑置資產,提高了班組生產效率。
近年來,王飛橋又與班組成員在傳送定位、工裝卡具上想辦法,改進了2臺總價值近1000萬元的進口712多工位沖床,拓寬了設備生產產品的種類。目前,沖壓件廠有沖壓設備34臺,其中進口高精設備6臺,全部在他的技術攻關下“復活”。負責這些設備的外籍專家對王飛橋豎起了大拇指:“您真了不起,您是中國火工品加工的專家!”
微型火工品的“獨門成型師”
火工品都是微小產品,精度甚至達到0.005毫米。每一個細小差錯就會讓軍工科研生產毀于一旦。“絕不讓問題在我這里成為瓶頸。”王飛橋用的技術、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踐行著他的工作信條。
某微型火工品,管殼長徑比較大,而不銹鋼本身又難于沖壓成型,要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滿足高新武器科研要求,需要攻克多項工藝技術加工難題。王飛橋在查閱大量資料后,結合實踐經驗,經過數百次大膽嘗試,摸索出一套的加工工藝技術方法,完全滿足了火工品裝配技術要求,其加工工藝在國內處于地位。
王飛橋還通過調研、分析,完成了微型沖壓管殼沖壓加工成型的工裝、模具設計和自動送料機構的重新設計,解決了產品易折斷、掉底、工位間定位難的瓶頸問題,在312多工位沖床上實現了批量生產,為此類產品的自動化生產奠定了技術基礎。這個產品也成就了他微型火工品“獨門成型師”的美譽。
采訪手記:“靠技能奉獻,憑忠誠做事”。這是王飛橋在采訪中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的工作信條。在他看來,工匠精神就是為國家、為社會獻出自己的智慧、技能以及青春,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事業(yè)。 (原標題:王飛橋:玩轉“洋機器”的大工匠)
(本文來源:中工網--《陜西工人報》)
11月3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于西安市的兵器北方特能集團西安慶華公司沖壓件廠。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產井然有序,在一臺沖床前,全國勞模王飛橋正目不轉睛盯著沖壓出來的產品……
王飛橋:玩轉“洋機器”的大工匠
慶華公司工會副主席黃欣介紹說,這臺進口712多工位沖床就是王飛橋“復活”的。目前年生產量可達1000多萬發(fā),承擔著多種軍民品沖壓件的科研生產任務,是沖壓件廠的“臺柱子”。讓外籍專家豎起大拇指
王飛橋說:“父母都是老軍工,受他們熏陶,我從小就立志當一名技術工人。”
1986年參加工作時,單位安排他操作進口設備。面對“洋機器”別說是上手,就連簡單的設備說明書都看不懂。為了掌握操作方法,他找到廠里新分來的大學生,將英文說明書翻譯成漢語。那段時間,他天天守在設備旁,邊學邊干邊摸索,就連吃飯、睡覺手里拿的都是說明書,終弄懂了操作規(guī)范。
上世紀,公司進口了一批精密設備,由于缺少專門的技術人員,洋設備一時成了“兵馬俑”。2001年,企業(yè)把幾經閑置、價值500多萬元的進口設備——312多工位傳遞式沖床“復活”的任務交給了他。查閱大量資料、研究內部構造、創(chuàng)新工裝設計、制作輔助工具,經反復論證、精心調試,他終于“復活”了洋設備,并使工裝模具全部實現國產化和系列化,而且將6種產品的生產能力擴展到60余種。此舉盤活了閑置資產,提高了班組生產效率。
近年來,王飛橋又與班組成員在傳送定位、工裝卡具上想辦法,改進了2臺總價值近1000萬元的進口712多工位沖床,拓寬了設備生產產品的種類。目前,沖壓件廠有沖壓設備34臺,其中進口高精設備6臺,全部在他的技術攻關下“復活”。負責這些設備的外籍專家對王飛橋豎起了大拇指:“您真了不起,您是中國火工品加工的專家!”
微型火工品的“獨門成型師”
火工品都是微小產品,精度甚至達到0.005毫米。每一個細小差錯就會讓軍工科研生產毀于一旦。“絕不讓問題在我這里成為瓶頸。”王飛橋用的技術、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踐行著他的工作信條。
某微型火工品,管殼長徑比較大,而不銹鋼本身又難于沖壓成型,要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滿足高新武器科研要求,需要攻克多項工藝技術加工難題。王飛橋在查閱大量資料后,結合實踐經驗,經過數百次大膽嘗試,摸索出一套的加工工藝技術方法,完全滿足了火工品裝配技術要求,其加工工藝在國內處于地位。
王飛橋還通過調研、分析,完成了微型沖壓管殼沖壓加工成型的工裝、模具設計和自動送料機構的重新設計,解決了產品易折斷、掉底、工位間定位難的瓶頸問題,在312多工位沖床上實現了批量生產,為此類產品的自動化生產奠定了技術基礎。這個產品也成就了他微型火工品“獨門成型師”的美譽。
采訪手記:“靠技能奉獻,憑忠誠做事”。這是王飛橋在采訪中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他的工作信條。在他看來,工匠精神就是為國家、為社會獻出自己的智慧、技能以及青春,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事業(yè)。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467cc.cn/。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