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文章
切割術(shù)語
閱讀:1145 發(fā)布時間:2021-9-161.熱切割: 利用熱能使材料分離的方法。
2.氣割: 利用氣體火焰的熱能將工件切割處預熱到一定溫度后,噴出高速切割氧流,使其燃燒并放出熱量實現(xiàn)切割的方法
3.電弧切割: 利用電弧熱能熔化切割處的金屬,實現(xiàn)切割的方法。
4.等離子弧切割:利用等離子弧的熱能實現(xiàn)切割的方法。
5.激光切割: 利用激光束的熱能實現(xiàn)切割的方法。
6.火焰氣刨: 利用氣割原理在金屬表面上加工溝槽的方法。
7.碳弧氣刨: 使用石墨棒或碳棒與工件間產(chǎn)生的電弧將金屬熔化,并用壓縮空氣將其吹掉,實現(xiàn)在金屬表面上加工溝槽的方法。
8.仿形切割: 氣割炬跟著磁頭沿一定形狀的鋼質(zhì)靠模移動進行的機械化切割。
9.數(shù)控切割:按照數(shù)字指令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的熱切割。
10.水下切割: 在水下進行的熱切割。
11.割炬: 是氣割的主要工具,可以安裝或更換割嘴,調(diào)節(jié)預熱火焰氣體流量和控制切割氧流量。
12.割嘴: 割炬上的嘴頭部分。由此噴出切割氧流及混合氣流。
13.預熱火焰:氣割開始和氣割過程中用于預熱切口附近金屬使其達到燃點的火焰。
14.預熱氧: 形成預熱火焰所用的氧。
15.切割氧: 氣割時具有一定壓力的氧射流,它使切割金屬燃燒,排除熔渣,并形成切口。
16.切割速度: 切割過程中割炬與工件間的相對移動速度,也即切口增長速度。
17.后拖量: 在同一條割紋上,沿切割方向的兩點距離。
18.切割面平面度: 過所測部位切割面上的點和點,按切割面傾角方向所作兩條平行線的間距,為切割面平面度。
19.割紋深度: 在沿著切割方向20mm長的切割面上,以理論切割線為基準的輪廓峰頂線與輪廊谷底線之間的距離。
20.上緣熔化度: 上緣熔化度是確定切口上緣形狀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