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O型圈的選用
O形圈是密封中zui常用的一種密封件。但由于選用、溝槽設計、加工和裝配上的不當,常常造成漏油故障,可謂是小件壞大事。我國國家標準中關于O形圈尺寸的標準有GB1235-76、GB3452.1-88以及GB3452.1-92,其中GB1235-76規(guī)定的O形圈截面直徑(又稱線徑)有1.9、2.4、3.1、3.5、5.7等,O形圈采用“外徑×線徑”的標記方法,一般稱為老國標; GB3452.1-82與GB3452.1-92基本相同,一般稱為新國標,它規(guī)定的O形圈截面直徑有1.8、2.65、3.55、5.3等,新國標采用慣例,O形圈采用“內徑×線徑”的標記方法。
選用O形圈時,首先應盡量選用新國標,線徑2.65和3.55的使用zui為普遍,在外徑大于30左右,結構尺寸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用線徑3.55的O形圈,以達到更大的壓縮量和接觸面積。O形圈的材料主要有硅橡膠,丁晴橡膠NBR和氟橡膠FKM,硅橡膠現普遍適用于食品及日常用品的防水密封和保鮮,丁晴橡膠適用于常溫機械作業(yè)環(huán)境,特別是耐油性能較突出,氟橡膠更適用于高溫耐酸堿工況。除材料之外,O形圈很重要的一個指標的是它的硬度,一般采用邵氏硬度來表示,從60到90左右不等,數值越大表示硬度越高。在同樣壓力下,硬度越高,防擠出(變形甚至撕裂)的能力就越強。
- 如何設計進口耐寒O型圈膠料配方
O型圈的耐寒性是指在規(guī)定的低溫下,能保持橡膠彈性和正常工作的能力,硫化橡膠在低溫下,由于松弛過程急劇減慢,硬度、模量和分子內摩擦增大,彈性顯著降低,致使橡膠制品的工作能力下降,特別是動態(tài)條件下尤為突出,當溫度降至彈性極限使用溫度時,橡膠會硬化與收縮,導致密封件泄漏失效。硫化膠的耐寒性能只要取決于高聚物的兩個基本特性:玻璃化轉變和結晶。兩者都會使橡膠在低溫下喪失彈性。
選擇耐寒性好生膠是耐寒性的關鍵,橡膠的耐寒性能主要取決于橡膠的品種。對于非結晶型橡膠,玻璃化溫度較低的,耐寒性較好,對于結晶型橡膠,耐寒性主要考慮玻璃化溫度的高低、結晶情況。增大橡膠分子鏈的柔順性,減小分子間作用力及空間位阻,削弱大分子鏈規(guī)整性的橡膠成分與結構因素,都有利于提高橡膠耐寒性;反之,減弱分子鏈的柔性或增加分子間作用力的因素。
O型圈硅橡膠停放熟成時保管注意事項
1、O型圈混煉硅膠按照試樣要求厚度下片,下片后必須熟成,存放于橡膠倉庫,放置在平整、潔凈、干燥的金屬板上冷卻至室溫(高效率的管理方法是將煉成的橡膠堆積于臺車,以便自由移動),然后在23+/-2℃條件下,輕紡,并防止吸潮。硅膠需要返煉時,應按返煉的輥距、輥溫和返煉時間的要求進行。
2、存放時混煉膠應妥善管理,否則也可能出現質量問題,如輕度焦燒等。硅膠在儲存期間,必須控制溫度和縮短儲存時間,以避免焦燒。發(fā)收硅膠,應登記入帳,按照先后次序使用。對容易發(fā)生焦燒或庫存性能不穩(wěn)定的膠料要區(qū)別對待,不僅要單獨存放,經常翻倒,以便及時散發(fā)內部余熱,而且要盡快使用。對易焦燒的膠料每隔2-3天翻動一次,對一般膠料每隔6-7天翻動一次。對返回的膠料,尤其是邊角料,要分開保管,不得與原膠片互混。在計劃安排上,應做到準確,減少積壓,縮短周期時間。
夏季氣溫較高,尤其要注意硅膠管理。常用降溫保管辦法有:用隔離劑、冷卻水制冷循環(huán);建立地下膠庫或空調膠庫儲存膠料;也可用水幕膠庫,即膠庫四壁設有噴水管,水噴到麻袋片上,以降溫。總之,儲存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膠庫保持通風,硅膠不受陽光直接照射,室內溫度宜低些,注意夏季降溫;
(2)硅膠堆放不宜過高,并定時翻動,以利散發(fā)內部熱量;
(3)硅膠停放熟成后存放時間不宜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