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直機專用韓國GG頂針非標回轉頂針
在零部件加工工藝過程中,如何提高加工件精度,減少加工過程中的誤差是一直存在的問題,而夾具的選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于怎樣更高精度更穩(wěn)定的加工軸類零件,本文介紹了兩頂針裝夾工具,同時提供幾種新型頂針夾具設計思路。
一 典型的兩頂針裝夾方式-
當工件類型是較長的或必須經過多次裝夾后才能加工好的工件,或工序較多,在車削后還要銑削或磨削的工件時,如果選用傳統(tǒng)的卡盤等裝夾方式,多次的找正以及拆卸會影響加工的精度。為了保證每次裝夾時的裝夾精度,一般用兩頂針裝夾(如圖1)。
頂針裝夾工作原理:
頂針裝夾機構的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
撥盤:主軸與卡箍(夾頭)的連接件,主軸運動經撥盤帶動卡箍旋轉使工件運動。
卡箍(夾頭):夾持工件。
頂針:用于定位工件。
當工件用頂針支撐在機床上時,頂針不轉動,工件的旋轉運動通過卡箍(如圖3)獲得。卡箍裝夾工件,另有一端與同主軸相連接的撥盤配合,主軸通過撥盤1帶動緊固在軸端的卡箍2使工件轉動。
二 典型頂針的類型
頂針有普通頂針(俗稱死頂針)、反頂針及活頂針等(如圖4,圖5)。
普通頂針:車床上的前、后頂針一般采用。
活頂針:高速切削時,為防止后頂針磨損、發(fā)熱或燒損,常采用活頂針。活頂針結構復雜,旋轉精度較低,多用于粗車和半精車。
反頂針:直徑小于6mm的軸頸不便加工中心孔,則將軸端加工成60°的錐面后安裝。
由上述可見,典型頂針解決了加工細長軸類零件時的定位精度,找正,加工精度等難題。
采用兩頂針裝夾加工軸類零件時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
1.便于加工的進行,保證工件有足夠的剛度,防止加工時工件的變形。
2.裝夾工件方便,不需找正,定位精度高。
3.加工軸的各個外表面時,用頂針作為定位基準,使基準統(tǒng)一,各個外圓面的同心度變高,跳動減小,保證了加工精度。
在工業(yè)制造領域不斷追求高效率,高精度的背景下,尋求更有效的頂針裝夾方案顯得極為必要,近來一些新型的產品設計不斷出現。而設計的思路則體現出不同場景對應不同類型的裝夾工具,使得解決方案更有針對性。
三 以下提供一種驅動頂針的介紹
GG頂針制造會社是一家專業(yè)生產、開發(fā)、設計機床回轉頂針的廠家,其產品包括數控機床高速頂針,高精度頂針,高承重頂針以及傘型頂針等。其設計制造的端面驅動頂針和可換式驅動頂針針對不同的加工需要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穩(wěn)定高效的端面驅動頂針
FD型端面驅動頂針(如圖6,圖7)是一種新型的機床附件,依靠驅動卡爪嵌入工件端面使其隨機床主軸旋轉,從而替代了雞心夾頭和卡盤。
FD型端面驅動頂針的特點:
·具有強大表面的驅動力,適合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和一次成形加工
·旋轉時保證精度為0.003m
·適用于各類數控車床和高速數控機床。
·采用特殊的油密封,可以很好的防止切削油和異物的滲透。
·大大提高被加工零件的精密度,適合零件的大批量生產。
·驅動爪可以更換,保證了優(yōu)秀的耐久性。
驅動頂針選型參考(復制鏈接到瀏覽器打開):
四 設計實例:一種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
目前的端面驅動頂針一般都是尾座力頂緊式的,其優(yōu)點是結構較為簡單。缺點是由于結構功能限制,對工件進行定位的前頂針必須是軸向可以移動的,因而定心精度不高。而采用以離心力為夾緊力來源的端面驅動頂針,由于在結構上允許采用固定式前頂針,所以定心精度較高,夾具剛性也相對較好。這里是一種結構工藝性良好的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的設計思路。
設計結構和工作原理
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的結構如圖10所示。從圖可見,工件9在前頂針8和后兩頂針10上定位,夾具體1內裝有幾只可徑向運動的圓柱形離心重塊5。當夾具體1在車床主軸的驅動下旋轉時,圓柱形重塊5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便沿徑向甩出。該離心力通過杠桿作用在柱塞2上,迫使柱塞2向軸心方向運動;柱塞2進而壓縮柔性介質4,使柔性介質4推動撥爪7向圖示右方向運動;撥爪7右端部的刃口便與工件的左端面接觸,并微量嵌入其中,從而驅動工件9與夾具體1一起旋轉。當開始加工時,由撥爪7產生的驅動轉矩便抵抗由切削力形成的切削力矩。
除了本文開頭介紹的優(yōu)點外,圖中所示的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還具有以下優(yōu)點:
(1)離心重塊5為圓柱體,使得整個夾具的制造工藝性顯著好于采用擺動式重塊的離心式端面馭動頂針。
(2)采用浮動支點杠桿3及柔性介質4實現力的變向傳遞,結構簡單緊湊,制造工藝性好。
這種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不僅能在數控車床上應用,也可在液壓仿形車床及社會保有量極大的臥式車床上應用。特別是對沒有配備液壓系統(tǒng)的經濟型數控車床與臥式車床,應用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還能大幅度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因此,這種離心式端面驅動頂針,具有較大推廣價值和推廣潛力。
校直機專用韓國GG頂針非標回轉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