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隙機構分類及消隙齒輪原理
2015年08月06日 10:20來源:濟南智鐵機床有限公司>>進入該公司展臺點擊:9911
消隙齒輪:
理論上一對齒輪在嚙合時應該無側隙,但實際上為了補償由于加工、安裝誤差及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尺寸變化,以防止被卡死,在輪齒的非工作面必須留有一定的齒側間隙,齒輪傳動機構都有側隙存在,側隙用來防止由于誤差和熱變形而使輪齒卡住,并且給齒面間的潤滑油膜留有空間。但側隙同時又給機構在反轉時帶來空程,使機構不能準確定位。
為了減少或消除側隙給機構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采用消隙系統(tǒng)。
常見的消隙機構有:
機械消隙:
可自動補償式機械消隙,通過彈性原件自動補償間隙。
彈簧消隙:該機構是利用彈簧連接在一起的兩片齒輪同時嚙合在配對齒輪上。其中一片齒輪與軸固定,另一片齒輪為空套在軸上的浮動齒輪片。當齒輪轉動時,嚙合齒與工作齒面間的間隙,被彈簧拉緊的的另一片浮動齒輪輪齒所填滿。這種結構被廣泛應用在齒輪傳動副的消隙上。一些精密設備的轉臺就是通過這種結構進行消隙。
雙導程蝸桿消隙:雙導程蝸輪副中的蝸桿由兩部分組成:蝸桿軸以及空套在其上的空心蝸桿,二者通過脹緊套連接為一體,調整間隙時,只要將脹緊套的螺釘松開(不用拆下),使蝸桿軸的右齒面及空心蝸桿的左齒面分別與蝸輪的左右齒面接觸,從新擰緊脹緊套上的螺釘即可完成間隙的調整。
變齒厚蝸桿消隙:蝸桿左右齒面的導程及導程角不同,蝸桿沿軸向移動可以得到任意的側隙。
不可補償式機械消隙
斜齒輪隔墊消隙:這種方式原理上與彈簧消隙相同,只不過是通過在兩片斜齒輪間加上隔墊而達到充滿輪齒間空隙的效果,這種方法只適用于斜齒輪傳動。
電控消隙:
差補消隙:通過測量得到機構的返程間隙,在控制程序中對反轉進行差補來減少返程定位誤差。這種方法簡單,但因為每次返程的返程間隙并不*相同,所以這種消隙精度不高。
雙伺服電機消隙:原理是用相同的兩臺電機分別帶動兩套*相同的減速機構,再由兩減速機構的輸出小齒輪帶動主軸大齒輪傳動。通過電氣控制,使主軸大齒輪在啟動和換向的過程中始終受到偏置力矩的作用-兩個輸出小齒輪分別緊貼大齒輪的兩個相反的嚙合面,使主軸大齒輪不能在齒輪間隙中來回擺動,從而達到消除間隙,提高系統(tǒng)精度的目的。這種結構精度高,但實施起來比較復雜、成本高。
消隙齒輪,屬于可自動補償式機械消隙,一般是指雙片薄齒輪通過彈簧消隙齒輪錯齒消隙,其特點是傳動,結構簡單,經濟。
消隙齒輪原理:消隙齒輪傳是指消除齒輪傳動中的齒側間隙,該方法將一對齒輪的從動輪做成兩個薄片,其中一片固定在軸上,另一片套在該齒輪的輪轂上,兩片薄齒輪上分別裝有凸耳,用拉簧一端鉤在凸耳上,另一端鉤在固定螺釘上,螺母用來用來調整螺釘的伸出長度和鎖緊,此結構利用了拉簧的張力,使薄片齒輪的齒左側和另一個薄片齒輪的齒右側,分別緊貼在主動齒輪的齒槽左、右兩側,通過這種錯齒結構就消除了齒側間隙,反向時就不會產生空程誤差。
消隙齒輪拉簧在雙片薄齒輪消隙結構中的作用是,利用拉簧變形后所產生的張進力,使得主、從動齒輪在正反轉時都能相互貼緊。由于消隙拉簧在結構中所處的位置被局限在一個環(huán)形區(qū)域內,并且固定拉簧的零件也是處在這個環(huán)形區(qū)域內,因此在設計中必須滿足上述要求。另外,拉簧的強度也是能夠保證機構得以長期穩(wěn)定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467cc.cn/。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