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改:觀念和決心
研究價格改革專家、國家*經濟研究所前所長劉樹杰指出,價格改革的zui大挑戰(zhàn)是配套改革措施是否能跟上:“一些領域的價格改革需要和其他改革互為條件,密切,比如,藥價改革、電價改革。電價改革要跟整個電力體制改革相配套,藥價改革也與整個醫(yī)療體制改革相配套。但在我們的市場條件下,這些改革要*設計好、*配套,現在還做不到。”
以電力改革為例,市場化意味著對電網企業(yè)本身的改革,討論多年的售電側市場化涉及輸電網絡和配電網絡的分開,這遭到*[微博]的強烈反對。據此前媒體,新的電改方案已經放棄“輸配分開”,但為了實現成本透明,明確提出要單獨核定輸配電價。
這是中國價格改革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zui難突破的一環(huán)。盡管改革經歷了“調整價格結構”、“轉換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和改善價格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市場價格體制”到“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幾個階段。
十八屆三中全會繼續(xù)提出“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fā)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
評論人士多指出,這一輪價格改革得益于宏觀經濟環(huán)境帶來的較為寬松的空間:PPI、CPI在過去數月持續(xù)走低,上重要能源資源價格也開始大幅回落;而在過去數年,中國的價格改革總是受制于通脹環(huán)境,改革阻力較大。
據時代周報了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將“物價穩(wěn)定”作為價格工作首要任務,放在各領域的價格改革之前。
zui高層關于價改的表述已顯示出觀念的轉變。11月15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指出,價格改革是為了切實形成一種由市場需求定價、“有升有降”的合理價格機制。他表示,市場定價實際上是給了消費者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從長遠來看,對于消費者是有利的。
由于價格改革剩下的是一些影響面較寬、或與民生相關、或涉及壟斷、利益關系復雜的領域,李克強也提出,目前的價格改革是一項“啃硬骨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