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工業(yè)的生產分為兩個主要工藝階段,即制漿和造紙。制漿是將纖維從植物原料中分離出來,制成紙漿,然后漂白。造紙是將漿料稀釋、成型、壓制和干燥,制成紙張。這兩種工藝都消耗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作為廢水排放。
制漿造紙廢水的組成非常復雜。其組成不僅取決于制漿方法,還取決于許多因素,如紙漿和原料種類。造紙廢水中的懸浮物主要來源于樹皮、草屑、備料工段的沉淀物、隨水排出的爐灰、爐渣、制漿造紙各工序損失的纖維、填料等。廢水中的BOD主要來自制漿和蒸煮過程,如纖維素分解產生的糖、醇和有機酸。化學漿中,蒸煮廢水BOD5占80%以上。廢水中的COD和色素主要來源于制漿蒸煮過程中的木質素及其衍生物。廢水中的有毒物質主要包括烹飪廢水中的粗硫酸鹽皂、漂白廢水中的有機氯化物以及痕量汞,但這些有毒物質通常含量很少。其中,漂白廢水中有機氯化物的毒性和“三致”效應在發(fā)達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由于草纖維原料比重大(約60%),企業(yè)規(guī)模小,生產技術和設備落后,原料、能源和水消耗量大,我國制漿造紙行業(yè)的污染尤為嚴重。
隨著膜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制漿造紙廢水處理采用組合膜工藝,陶瓷膜+超濾膜作為預處理,為后續(xù)反滲透膜處理提供合適的進水水源,整個工藝去除了大量雜質成分,包括木質素、纖維素、糖類等大分子雜質以及無機鹽小分子雜質等,去除精度更高,產水更容易達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