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采用剛性機(jī)械同步、滾動導(dǎo)軌,保持上工作臺面與下工作臺面平行度。
3. 下工作臺采用三只油缸,上工作臺配有斜楔式撓度補(bǔ)償裝置,提高加工精度。
4. 上下模均采用整體淬火,上模形式為標(biāo)準(zhǔn)上模,下模采用雙槽模,中間板采用快速夾緊裝置。
5. 后擋料腳帶有刻度顯示,調(diào)節(jié)方便、靈活、精度高。
6. 液壓裝置的油路簡化,無漏油,保養(yǎng)、點(diǎn)檢方便。
7. 采用腳踏桿,可任意控制下工作臺,方便對線折彎
序號 | 技術(shù)規(guī)格 | 單位 | 數(shù)據(jù) | |
1 | 公稱力 | KN | 1000 | |
2 | 工作臺長度 | mm | 3000 | |
3 | 立柱間距離 | mm | 2550 | |
4 | 喉口深度 | mm | 400~410 | |
5 | 下工作臺zui大行程 | mm | 100 | |
6 | 上工作臺與下工作臺間zui大開啟高度 | mm | 370~375 | |
7 | zui大裝模高度 | mm | 250~255 | |
8 | 下工作臺行程速度 | 接近速度 | mm/s | 37~47 |
折彎速度 | 7.5~9.2 | |||
返回速度 | 47~66 | |||
9 | 主電機(jī)功率 | KW | 7.5 | |
10 | 包裝外形尺寸長*寬*高 | mm | 3800x2000x2800 | |
11 | 機(jī)器重量 | Kg | 6400 | |
12 | 油箱容量 | L | 65 |